close

  □黃健翔
  無論多少年後,我都會記得1978年的夏天,在南京特有的那種炎熱中,和爺爺、父親一起守著一臺7吋黑白電視,看到河床體育場漫天飛舞花雨的壯觀場面,看到肯佩斯的進球和阿根廷人的狂熱。這是我第一次看世界杯,電視是黑白的,記憶卻不是。或者,正因為是黑白影像,更似經典作品,固執地埋在我的腦海裡。
  1982年夏天,家裡的電視好像換成了14吋彩色的,我看到了黃色的巴西藝術足球大師們,濟科、蘇格拉底、法爾考……也記住了將他們淘汰的藍色的意大利,當然,還有白色的德國,和藍白相間的馬拉多納。那一年的暑假作業有一項內容是自己辦一份報紙,我就辦了一張世界杯特刊,上面不僅有各種新聞,人物描寫,球評,還有自己評選的最佳陣容。當然所有內容都來自我的家庭:爺爺、父親和我,三代球迷。當時我壓根沒想到這樣的作業日後會成為我的工作,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生的隱喻吧。
  1986年,我準備迎接高考。在那個年代,這是多大的事啊,一般來說任何事都要靠邊站,可是父親和爺爺商量後決定同意我看世界杯,包括凌晨起床看直播。我看到了黃衫巴西與藍衫法國的無與倫比的藝術對決,看到了濟科、蘇格拉底和普拉蒂尼等大師不可思議地接連罰丟點球。當然,我也看到了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和連過五人,那個時代的電視轉播技術還不能捕捉到馬拉多納的手球,因為他太快太隱蔽了,但幾分鐘之後,世界杯歷史上最偉大的進球就突如其來。
  1990年,我在北京等待大學畢業,無所事事中到處流竄看球,記得半決賽阿根廷淘汰意大利那一場,我是在清華的宿舍里,和我的中學同學一起看的,他們不知從哪裡搞來一臺彩電,在學校熄燈拉閘的規定時間後,在宿舍走廊里引了一根電線偷電看的。我記得一屋子的人都支持阿根廷,因為討厭意大利門將曾加,只是因為他很牛逼的樣子。你看,球迷支持一個隊反對一個隊的理由是多麼荒唐、隨意、有趣。因為支持馬拉多納,我當然也無原則支持阿根廷——雖然他們淘汰了我心愛的巴西。
  1994年,我已經到了中央電視臺體育部,整個美國世界杯期間,我每天都在台里主控機房,也就是衛星信號發送和接收地面站工作,負責收錄每一場比賽的信號(包括畫面和無解說的賽場同期聲),並做場記,以供天亮以後新聞和專題節目的編輯們快速剪輯精彩片段時方便檢索。可惜的是,爺爺在1993年底去世了,否則,知道我可以把看世界杯當工作,不僅全國第一個看到比賽,還有工資有吃喝,不知他得多高興。那個時候,沒有網絡,沒有博客微博微信,身為屌絲一枚,我甚至連手機都還沒有,所以每每看完比賽內心波瀾起伏睡不著,也沒地方吐槽,沒人對噴,只有回去睡覺這一個選擇。
  1998年法國,是我第一次去前方解說世界杯,法國隊奪冠後,香榭麗舍大道百萬人游行,當我看到凱旋門上鐳射投影上去的通天徹地的齊達內頭像,腦子裡浮現的卻是羅納爾多的失常和失意。我心愛的巴西又一次被命運捉弄,人生總是這麼不近情理。
  2002年,我去了韓國,解說了中國足球世界杯歷史上第一場決賽圈比賽,0:2輸給哥斯達黎加。我清楚地記得從漢城出發去賽地(好像是光州)之前,同事滿懷希望地問我中國隊能不能贏,我說,不輸兩個就不錯,結果遭到大家集體鄙視。等比賽結束我回到漢城新聞中心時,大家都像不認識我一樣,好像不是中國隊踢輸了,而是被我說輸了。然後我又去了日本解說半決賽和決賽,見證了羅納爾多神奇的複蘇和登頂。然而,我最難忘的不是這些,而是我在日本街頭看到的城市密集建築群里保留的一塊塊中小學體育場,燈火通明的夜間球場上,服裝整齊態度認真的孩子們在上足球課。我知道,日本足球從此不可阻擋了。
  2006年,我本不想去德國,因為家庭變故,想留在北京照顧女兒。但是領導和同事還是堅持我去前方解說。關於這一個夏天,我的故事好像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版本,而且人們願意相信自己的版本。所以,我覺得也沒什麼好說的了。在我看來,我不過是做了一個解說員分內的工作,而且完成得相當好,而已。日後我總結回顧自己在央視解說的三屆世界杯,真心覺得,2006年是我解說的最好的一次,無論整體水平,還是單獨一場拿出來當成作品比較,都是登峰造極的(跟我自己比)。
  2010年,我在新浪主持《黃加李泡世界杯》,每個夜晚陪大家看球,熱鬧、歡樂、輕鬆、愉快,算是換了一種方式,體會了一把夜店狂歡美女帥哥集體消費世界杯的感覺。2014,世界杯又來了。人生如白駒過隙,從1978年那個小小7吋黑白電視里的世界杯開始到即將到來的巴西世界杯,已經是我的第10個世界杯了,竟然已經36年了。
  長大的子女還原你
  □林二汶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子女,是真的。你當然有理由可以推翻這句話,例如嗜賭頹廢的父母可以生出極出色的子女,極度漂亮的父母也可能擁有沒半點姿色的下一代,等等。我想說的相像,除了成就和樣貌相似程度,還有最重要的是——本質。
  有沒有發現,當你長大,就開始做出跟你父母一模一樣的行為?對清潔的執著、對家居細節的關註、對朋友的關心、做事的認真程度等,完全反映你的父母怎樣對你,或是說,你的人品折射出他們的人品如何。這些特性遺傳自他們對我們的身教,同樣,也遺傳自他們的本質和性格。
  我們可能發現自己遺傳了或學了一些我們不想要的特性,尤其當你進入社會,見過不同的人,你會找到一些新的模範,然後你想像他們一樣,你想另外一些人的特性可以洗掉你不想要的DNA。無奈,現實就是這麼殘酷,你想逃避的東西,一轉身,你卻看見它就緊緊跟在你後面。
  也許人生中一個重要課題,就是要學會面對自己的根。
  有位朋友說,因為她有這樣好的媽媽,所以她不擔心自己變老。多真實,父母真的可以是子女成長的憑據。
  父母真的要好好做人,不要讓子女想花一生去擺脫你。(來源:《廣州日報》)
  讀書六問
  □王爍
  讀書了不起嗎?讀書只是個分配時間的決策,只存在適合不適合的問題,不存在讀書更高貴的問題。有人從來不讀書,但對人對事的判斷有穿透力。不學而知,豈不是更高明?我適合讀書:喜歡,有比較優勢。認識自己,理解社會,讀書對於我是捷徑,我走捷徑而已。
  讀什麼書?這個問題既無答案又有答案。一方面,讀書不可能有普適答案。另一方面,近代以來的中文著作,不能與西文著作相比。中國如果能像現在這樣再走20年,世界一流的學問和學問家會大量出現。但當下讀什麼書是有答案的:不要讀中文書,要讀西文書,首先是英文書。
  為什麼讀書?小時候,讀書是為讀而讀;大學時代,讀書是為了做學問;工作以後,才是真正為興趣讀書:為認識自己,為理解社會,為解決問題,而讀有用之書——終生學習,學以致用。致什麼用,人人不同。
  為什麼有互聯網還要讀書?有互聯網+谷歌+維基百科,極而言之,可以不讀書,前提是能自由地產生問題意識,要有超強學習能力。這種人少見。大多數人還是需要讀書,與現實觀照。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普通人的出路。
  讀書需要什麼?我讀書到後來都摸到同一個天花板。數學不行,結果痛苦。忠告各位讀書人,如果還在大學,其他課因人而異,一門英語,一門高等數學,要學好。
  讀書跟做人有什麼關係?在讀書中我們與歷史血脈相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誠意正心格物致知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的一條主線。天命在我,則是儒家的另一條主線。前者剛健後者驕妄;前者君子儒,後者小人儒。兩者之分,惟危惟微。為君子儒,勿為小人儒。(來源:財新《新世紀》)
  (原標題:我的10次世界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g02bgaa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